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用价键理论计算化学反应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我们已经学习了价键理论的基本概念,以及在基态和激发态中的应用。这一讲将介绍如何用价键理论计算化学反应。我们将了解过渡态的价键波函数,以及如何利用价键理论分析化学反应。 什么是过渡态? ==============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籍由一定条件下化学键的断裂、生成及重组,从而由原有的物质产生出新物质的过程。原有的物质是化学反应的起点,称为反应物( Reactant, R );新生成的物质是反应的终点,称为生成物( Product, P )。在反应物向生成物变化的过程中,伴随着旧化学键的断裂及新化学键的生成,参与反应的物质会到达一个特殊的状态:此时旧化学键尚未完全断裂,新化学键虽然已经开始形成,也并未完全形成。这种状态称为 **过渡态( Transition State, TS )** 。 .. _figure_reaction_example: .. figure:: _static/reaction_example.png :width: 800 :align: center 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 ( R ) 、过渡态 ( TS ) 、生成物 ( P ) 示例 :numref:`figure_reaction_example` 给出了两个化学反应的示例。反应 a) 是一个典型的 [4+2] 成环反应,拥有一个具备六元环特征的过渡态;反应 b) 是一个典型的 :math:`S_N2`\ 反应,在过渡态中,C-N 键尚未完全形成而 C-Cl 键尚未完全断裂,形成了 C 同时具有和 N 及 Cl 成键特性的过渡态。 在整个化学反应的势能面中,过渡态具有最高的能量。因此,过渡态和反应物的能量差决定了该化学反应发生时,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需要跨越的 **能垒** ,也称为反应的 **活化能** :math:`E^a`\ : .. math:: E^a = E^\textrm{TS} - E^\textrm{R} 如何用XMVB计算过渡态波函数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计算过渡态的价键波函数和计算其它分子的过程没有区别。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:由于过渡态处于反应物和产物中间,此时的价键波函数同时具备了反应物和产物的特征,即在过渡态中,我们需要同时囊括反应物和产物的价键结构。 让我们用 H\ :sub:`3` 反应来做个例子。这个反应是一个等同氢提取反应,如 :numref:`figure_h3_reaction` 所示。在 TS 中,中间的 H 具有同时和两边的 H 原子成键的特征。 .. _figure_h3_reaction: .. figure:: _static/h3_reaction.png :width: 800 :align: center H\ :sub:`3` 氢提取反应过程 我们可以据此构造一个三中心三电子的活性空间。根据 :numref:`chapt2:价键结构` 的内容,可知此时一共有 8 个价键结构,如 :numref:`figure_h3_structures` 所示: .. _figure_h3_structures: .. figure:: _static/h3-structures.png :width: 800 :align: center H\ :sub:`3` 氢提取反应的价键结构 我们看到,此时 8 个价键结构可以明显地分为三组:左边 S1-S3 为一组,这组主要描述了反应物 R 的成键特点;右边 S4-S6 为一组,这组主要反映了生成物 P 的成键特点;剩下中间的 S7-S8 为一组。下面以 TS 时的几何构型为例,给出输入文件: .. code-block:: :linenos: H3 TS $ctrl vbscf str=full nao=3 nae=3 nmul=2 iscf=5 int=libcint basis=cc-pvdz $end $orb 1*3 1 2 3 $end $geo H 0.0 0.0 -0.93129 H 0.0 0.0 0.00000 H 0.0 0.0 0.93129 $end 经过计算,我们得到了如 :numref:`table_h3_coef_weight` 所列的结构系数和权重数据: .. _table_h3_coef_weight: .. table:: H\ :sub:`3` 氢提取反应的价键结构系数及权重 :align: center +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 | | 结构系数 | 结构权重 | +==========+===========+=============+ | S1 | 0.378 | 0.338 | +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 | S2 | -0.154 | 0.106 | +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 | S3 | -0.039 | 0.022 | +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 | S4 | -0.378 | 0.338 | +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 | S5 | 0.154 | 0.106 | +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 | S6 | 0.039 | 0.022 | +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 | S7 | 0.080 | 0.034 | +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 | S8 | -0.080 | 0.034 | +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 由于这个反应是一个等同氢提取反应,因此过渡态位于反应的中点。可以看到,此时反应物和产物的价键结构权重是等价的,计算结果和化学概念可以很好地对应起来。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,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价键结构进行计算。 价键态相关图 VBSCD =================== 在上一节中,我们看到,H\ :sub:`3` 反应的价键结构中同时出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价键结构,而过渡态会同时体现反应物和产物的成键特点。如果我们的价键计算只包含反应物的结构,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当前构型中反应物的特性;反之,只包含生成物结构的价键计算可以提供当前构型中生成物的特性。如果我们对整个反应历程中所有的构型都进行上述计算,并将计算得到的能量绘制成图,这就是 **价键态相关图( Valence Bond State Correlation Diagram, VBSCD )** 。一个典型的 H\ :sub:`3` 反应的 VBSCD 如 :numref:`figure_h3_vbscd_diagram` 所示(以 TS 为零点,反应物为 -10 ,生成物为 10 ): .. _figure_h3_vbscd_diagram: .. figure:: _static/h3-VBSCD.png :width: 800 :align: center H\ :sub:`3` 氢提取反应的 VBSCD 图像 我们可以看到,随着反应的进行,代表反应物能量的黑色曲线逐渐升高,代表生成物能量的绿色曲线逐渐降低。两条曲线在中间的 TS 处交叉,代表 TS 时体系同时具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性,且两者权重一致。在反应的两端, 代表体系总能量的红色曲线分别和反应物与生成物几乎重合,代表此时体系只有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特性;在中间 TS 处,反应物/生成物的能量和体系总能量相差最大。这部分能量差就是由于引入其它结构后产生的共振能。 有关 VBSCD 更多的应用和更详细的说明,请参考以下文献: 1. `Shaik, S.; Danovich, D.; Joy, J.; Hiberty, P. C. Valence Bond Diagrams and Chemical Reactivity. In Reference Module in Chemistry, Molecular Science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; Elsevier, 2022. `_ #. `Shaik, S.; Philippe C., H. A Chemist’s Guide to Valence Bond Theory; John Wiley & Sons, Inc., 2007. `_ #. `Shaik, S.; Shurki, A. Valence Bond Diagrams and Chemical Reactivity. Angewandte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Edition 1999, 38 (5), 586–625. `_